正在加载

自在西游如来佛祖命格(自在自观观自在,如来如见见如来出自哪里)

  • 作者: 李芸汐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07-08


1、自在西游如来佛祖命格

自在西游中,如来佛祖乃三界之主,拥有无上法力,其命格更是玄妙莫测。

如来佛祖乃天地所生,先天就具有无上慧根,在佛门修行多年,早已证得菩提,超脱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。其命格为“寂灭无为”,不受任何因果业力束缚,不受轮回转世之苦。

他掌管三界秩序,统御诸佛菩萨,但又超然物外,不染尘埃。其命格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,可化身万千,普度众生。

如来佛祖的命格也体现了佛法中的“缘起性空”之理。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贪嗔痴迷,才沉沦苦海。而如来佛祖通过修行,早已破除烦恼执着,达到“空性”之境。

在自在西游中,如来佛祖的命格至高无上,代表着佛法圆满,众生平等的境界。他以其慈悲智慧,护佑三界苍生,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道。

2、自在自观观自在,如来如见见如来出自哪里

"自在自观观自在,如来如见见如来"出自佛教经典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此句阐述了大乘佛教的空性教义,揭示了佛性人人皆有,本自具足。

"自在自观"是指自省自照,观照自己的内心,不受外境迷惑。

"观自在"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名,意为观照一切众生,慈悲救苦。

"如来如见见如来"指如来佛祖为自己示现,众生依此示现而修行,终将证悟如来佛性。

整句话的意思是:自己觉悟自己的本性,自觉之后便能觉悟众生;众生自觉之后,便能见到佛的真实面目,证得究竟圆满的觉悟。

此句体现了佛教的缘起性空思想。一切法都是缘起无自性的,佛性也不例外。凡夫执著于自性和外相,陷入烦恼迷惑之中。而修习般若智慧,破除执著,就能证悟自心本具的佛性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

《心经》中这一句,不仅是佛教的精髓,更是中华文化中,关于生命觉悟和心灵自由的深刻阐释。它启示我们,只要我们能自省自照,破除我执,就能发现自己内心的自在法喜,从而证得人生的究竟圆满。

3、自在自观观自在 ,如来如见见如来

自在自观观自在,如来如见见如来。一念清净一念现,刹那生灭皆自在。

观自在者,观吾之本心,明澈见性。自心本具如来智慧,一尘不染,圆满无碍。当吾人自觉自观,即得见如来。

如来如见者,指如来之见法,即以清净心观照世界。此见非同凡夫妄执,而是如实的体悟。见如来者,即见吾之本心,得见如来之圆满究竟。

故尔,自在自观,方能见如来。如来如见,亦能使吾人自在。一念生灭皆有自性,吾人不执著于分别取舍,便得自在。

悟得自在自观观自在,吾人方能超越有限之我执,与如来之无限智慧相契合。如来如见见如来,方能照破无明妄想,得见本心之光辉。

此一偈语,道尽佛法之妙谛。若能深刻体悟,便能了悟此生真义,得大自在,证无上菩提。

4、西游原著如来自断一手

西游原著中,如来佛祖自断一手,并非字面意思,而是一种佛家禅语的比喻。

在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二回中,孙悟空被红孩儿所伤,如来命人去南海取芭蕉扇救火。当时,南海观世音菩萨身边无扇,便请文殊菩萨前往须弥山借扇。文殊菩萨去了后,如来与观音、普贤菩萨商议,由谁去请扇。

此时,如来说道:“我佛门中,向来无这般俗礼,今日他既不送,我也只得自断一只手,变一扇送与行者,方便些儿。”观音、普贤菩萨听了,皆合掌称善。

这句话并非如来真要自断一手,而是以“自断一手”喻指“舍去执念”。佛教认为,人有诸多烦恼和执念,这些执念会阻碍人的心性提升和解脱。如来“自断一手”,即放下执念,舍弃对物质的执着,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。

这句话也蕴含着慈悲和勇气的含义。如来舍弃自己的私利,主动帮助孙悟空,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。同时,敢于舍弃自己的执念,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。

“如来自断一手”并非字面意思,而是佛教禅语的比喻,蕴含着放下执念、慈悲和勇气的深意。